“我们办园20多年了,从没举办过家长开放活动。参与联盟办园后,在优质公办园的帮助下,我们的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等都有了极大提高。去年6月,我们第一次邀请家长进园,孩子们很开心,家长们很满意,我们的办学底气和自信心也更足了。”说这话的,是青岛市李沧区其云家庭托儿所的负责人翟其云。
从闭门办学到开门迎客,从在低水平徘徊到向高水准迈进,其云家庭托儿所在青岛不是个案。去年以来,青岛深化全市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学前教育联盟办园,促进学前教育整体扩优提质。截至目前,全市2526所幼儿园均参与联盟办园,各区(市)共组建各类学前教育联盟407个。
细化8种模式
务实推进联盟办园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介绍,近年来,青岛市学前教育取得快速发展,公办园在园幼儿数量占比超过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位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很大缓解。但是,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保教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城乡间、区域间和园际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让广大幼儿在家门口“入好园”,去年,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启动推进学前教育联盟办园。
根据指导意见,青岛学前教育联盟办园主要采取8种模式,分别是:“优质公办园+分园”“优质公办园+教学点(小微园)”“优质园+薄弱园”“优质园+新园”“镇(街道)中心园+村办园+民办园”“优质园+优质园”“城区优质园+农村园”“城区优质园+城区薄弱园”。各联盟每学期至少分别开展一次园长会议、联合教研、课题研究等活动,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研等机制,探索形成区域性学前教育特色品牌。
“考虑到青岛市现有的2526所幼儿园中公办园和民办园数量大体相当,我们没有单纯地实施集团化办园,而是通过‘行政+民间’的手段推动成立联盟办园协议体,便于各园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让联盟办园更具持久性。”刘鹏照表示。目前,8种联盟办园模式已经在青岛各区(市)全面落地。
薄弱园快速“质变”
1264所幼儿园提档升级
联盟办园模式下,“先带后”“强帮弱”,薄弱园受益匪浅。
以其云家庭托儿所为例,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民办普惠园,办学规模为3个班,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多年来,虽然翟其云和老师们用心工作,但办学质量一直难有大的提升,在全省幼儿园分类认定中一直处于省三类。
去年,其云家庭托儿所成为李沧区学前第三联盟片区的成员。这个片区包括20家幼儿园和托儿所,由李沧区一所优质公办园——合水路幼儿园作为牵头主体园,其园长王彩枫担任片长。联盟成立后,合水路幼儿园与其云家庭托儿所制订了“拉手计划”,开展环境创设改进和公开课研磨等活动。短短几个月,其云家庭托儿所的园区管理、教育质量等均较以往有了质的提高。当年,其云家庭托儿所便晋升为省二类,一举摘掉薄弱园的帽子。
去年以来,仅在李沧区学前第三联盟片区,就有戈戈、燕燕凯星和现代等3所幼儿园晋升为省一类(市示范),其云、向华和小葵花等3家托儿所晋升为省二类。而在全市范围内,共有793所幼儿园提升为省一类(市示范)幼儿园,471所幼儿园从省三类晋升为省二类。
“以前各幼儿园互不往来,现在都是联盟的姊妹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也和很多园长成了好朋友。”王彩枫说,“像翟其云这种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园长,经验不少,也让我们的年轻教师们收获良多。”
优质园资源拓展
创新增设29个教学点
对于优质园来说,联盟办园也并不意味着一味输出,而是可以通过“优质公办园+分园”“优质公办园+教学点(小微园)”“优质园+新园”“优质园+优质园”等模式,实现强强联合或资源拓展。
走进崂山区金家岭街道中心幼儿园,一条横空架起的天桥长廊十分醒目。这条长约20米的空中走廊,一头是幼儿园,另一头连着一个教学点。这个占地500平方米的教学点,有3间宽敞的教室,100多名大班年龄段幼儿在此学习、游戏,充满欢声笑语。
据园长辛迎朝介绍,作为一所优质公办园,金家岭街道中心幼儿园近年来面临场所缺乏、学位不足的难题。联盟办园工作启动后,金家岭街道中心幼儿园与韵博幼儿园、颐山公学幼儿园等民办园、新建园拉手共建,青岛市财政又专款拨付17万元支持他们开办了一个教学点(小微园)。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利用社区腾出的综合楼办公场所,增设了3个班级。
“优质公办园办教学点,是青岛市为缓解优质学位不足而采取的创新性举措。”青岛市教育局学前处处长葛砚荀表示,这些教学点不是独立园,由教育行政部门在公办学位紧缺区域采用租赁、改造等方式而建,交由公办园统一管理,后期可根据学位供需情况灵活撤销。目前,青岛全市已开办29个优质公办园教学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园学位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
据介绍,青岛已将学前教育联盟办园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市级使用中央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范畴,对优质公办园办分园等形式的联盟办园给予支持。今年以来,青岛市共拨付联盟办园专项资金695万元,支持联盟办园工作深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