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 山东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医疗保障,推进更高质量就

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医疗保障,推进更高质量就

发布时间: 2021-01-27 18:54:26 来源: 作者:

脱贫攻坚,脱贫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推进;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施对困难人群大病医疗救助;健全老人、儿童关怀救助体系,承担多项国家级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深入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推进更高质量就业;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工作……

“十三五”期间,武汉坚定不移改善民生,一项项民生工程列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筑实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武汉,正锚定不断改善民生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脱贫攻坚

扶贫工作队帮着想点子

农户忙完收割忙卖稻收入更多更稳定

今年10月,江夏区山坡乡光华村柑橘种植基地实现头产,首批100多亩果园产量18万斤,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武汉、上海等地,乒乓球大小的砂糖橘成为光华村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黄金果”。记者史伟 摄

12月进入农闲季节,江夏区科农村贫困户丁帮国没有闲着。“前阵子扶贫工作队帮村子出产的虾稻米申请了品牌,把稻米加工好,包装好,还要运出去卖掉,简直有忙不完的事情。”10月的时候,老丁更忙,开着收割机在附近几个村收稻谷。

老丁爱人患先天性癫痫,家里还有正上学的孩子,全家靠他打零工挣钱。扶贫工作队到科农村后,为他爱人申请了医疗保障,孩子也有助学补助,政策兜底后,家里就基本脱贫了。

为巩固这家人脱贫成果,工作队又送老丁去学开农机,帮他贷款买了收割机,帮村民收谷子增加收入。今年村里“官堤洲”品牌申请好后,村集体收入也大步迈进,老丁家收入来源更多更稳定。

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2016年起,黄陂区姚家集街青联村村民桂习祥在东西湖区走马岭街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的支持下种植水稻,如今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记者史伟 摄

武汉市27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在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4个新城区的43个街乡镇。2014年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4788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514人。2015年10月,全市打响脱贫攻坚战,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为重点,聚焦“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实行精准施策限期脱贫责任制。

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政部门完善农村低保兜底保障政策,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十三五”时期,武汉市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增幅达到16.3%,实现了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持续高于扶贫标准,确保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吃穿“两不愁”。截至目前,有2093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4609名纳入农村特困范围。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1280元/月,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达3105元/月。不断加强农村低保资金投入力度,城乡救助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由2015年的2.31:1缩小至现在的1.22:1,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创新推进“三乡工程”



住进新房的万仁国结束了长达38年“无房户”的历史。记者刘斌 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武汉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推进“三乡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蔡甸区索河街的脱贫户万仁国深有感触,实施建设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来,他在索河旅游区项目部从保安干到经理,在自家居住的横岭山村盖了新房。村里还统筹资金建设了污水、垃圾处理站,村里有了星级公共厕所,村民家中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厕。

“生态好起来,口袋鼓起来。”为帮助脱贫村迈上新台阶,武汉市充分利用和挖掘脱贫地区山水和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贯彻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启动“四三行动”计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乡村生态短板,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十三五”期间,全市以花为媒的乡村休闲游旅游规模呈现爆发增长态势,乡村休闲游体系基本全面形成,2020年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预计可达110亿元。通过创新实施“三乡工程”,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形成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6条美丽乡村发展带建设新格局。截至2020年底,全市实施“三乡工程”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吸引市场化运作社会资金超过560亿元,“三乡工程”被写入国家行政学院教科书,向全国推广。

医保兜底

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8%

高比例报销大大减轻看病吃药负担

12月3日,家住武昌区徐家棚街37岁的徐芳芳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复查,她患基因1b型肝炎两年多了,今年8月底,因身体乏力到医院检查被告知丙肝复发,还出现早期肝硬化的症状。医生给她开了治疗丙肝的国家谈判药品。经过近一个疗程的治疗,医生说徐芳芳肝脏的各项指标目前已基本趋于正常。

“我是武汉医保改革的受益者。”徐芳芳说,通过降价谈判和医保报销,现在看病吃药的负担大大减轻。期待通过医保谈判的好药,彻底解除疾病的烦恼。

这种期待,也是每个看病的人及家属的共同期待。“十三五”以来,得益于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每一个医疗保险参保人,都可以从基本医保制度中找到依靠,获得帮助。

医保参保率超过98%

我市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在武汉,先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2016年底,我市又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正式合并成武汉市城乡居民医保。截至今年9月,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972.6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保497.3万人,城乡居民医保475.34万人,覆盖率超过98%,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医保为武汉市民撑起了最大的健康保护伞。

“十三五”期间,全市逐年增加投入,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医保的保障范围从住院大病逐渐向门诊小病延伸,将高血压、糖尿病等部分医疗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和特殊疾病纳入医保支付。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武汉市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职工医保达到80%。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武汉市民“病有所医”的美好向往初步实现。

据武汉市医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度,全市共有超过7111万人次享受医保就医、购药待遇,有27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以武汉市当前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计算,平均每位参保人一年使用医保看了7次病”。

政策范围内医保报销90%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全覆盖

12月8日,武汉市医疗保险中心扶贫干部黄星宇来到对口帮扶的蔡甸区张湾街练武村杨克胜的家里,接老人去医院复诊。杨克胜今年75岁,是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底,被诊断出高血压。黄星宇开着私家车带他去武汉济和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为杨克胜开了两个月的药,药费566.86元,经过重症报销后,个人只承担113.40元。杨克胜感激地说,“是医保的好政策救了我”。

“十三五”以来,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覆盖率均达到100%。贫困人口在区内住院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大病、特殊慢性病区内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0%。农村贫困人口区内就医,年度个人负担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控制在5000元。

据介绍,2019年,我市累计救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困难对象和因病致贫对象43万人次。

深化医保制度改革

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生病是人的常态,看病也会由此产生费用支出。医保就如柴米油盐一样,成为每一个人生活的刚需。”

当前,我市医保改革正稳步疾行、深入推进。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发挥医疗保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托底作用……每项任务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关切;每项任务都在向医疗改革深水区挺进,都是在啃硬骨头。

武汉市医保局表示,将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医疗保障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更好保障病有所医,以最大的勇气和决心,努力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医保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民。

精准扶贫被帮扶农户:

种稻养鸭获评村里致富带头人

江夏区合力村的柯小林在喂麻鸭。

12月份到了传统的农闲季,家住江夏区合力村的柯小林依旧在忙活着。他养殖的600多只麻鸭马上就可以上市了,他正抓紧最后的时间喂鸭子,确保每只都长得膘肥体壮,让买过他家鸭子的人成为回头客。

2015年,当时42岁的柯小林完全不敢想象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家里妻子和女儿都有智力障碍,儿子在读书需要人照顾,他只能在家的周边打点零工。那时的他,眼里没有光彩,就这么凑合着过。

市园林和林业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了村里,柯小林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队针对他的情况给他制定出全方位的帮扶政策。柯小林干得一手好农活,无论是种水稻还是养鸡鸭,他都有经验。再加上人勤劳肯干,想脱贫的动力很足,只是苦于没有方向、没有资金。“我也想多种几亩地,多养点鸭子。但家里还欠着债,买稻种买化肥买鸡鸭苗的钱都没有。再说万一稻子收成不好,或者鸡鸭得病呢?我这个家,已经没有办法承受一点点的风浪了。”柯小林向驻村扶贫工作队说出自己的顾虑。

柯小林的苦恼,驻村扶贫工作队都一一记下,用扶贫资金给他购买来稻种、复合肥,垫付买鸭苗的钱,还承诺他养的鸭子由工作队包销。这给了柯小林足够的脱贫动力。此后,驻村工作队协助合力村建立苗木基地,柯小林收到了十年的土地流转费,妻子还能到基地做简单的挖坑种树的活儿,一个月收入千元。

对柯小林的帮扶在延伸,很快他小儿子的助学资金申请到位,孩子住校和往来家里的交通费有了着落,柯小林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稻田的种植、麻鸭的喂养中。2016年底,水稻收成好,300只鸭子也卖了2万多元钱,柯小林家里的欠债还清,顺利脱贫。

就在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时候,2018年柯小林家的老房子因为大雨变成了危房。“不能让贫困户因此返贫。”驻村工作队表示,对贫困户的帮扶不能因为脱贫而放松。他们第一时间帮助柯小林申请危房改造补贴。“知道我要在田里忙,工作队天天上门帮我看图纸,盯着旧房拆除,督促施工进度,两个月房子就改造好了,我们全家搬进了新房,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柯小林说。

如今的柯小林,精气神十足,种了200亩水稻,养了600多只麻鸭,产品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有了稳定销路,家庭年收入达到了十多万元,成了村里的种养殖大户,2020年更是被评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用水安全

长岭街道家家户户喝上“放心水”

扶贫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农村用水安全,让农村贫困人口用上“放心水”,如今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6%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

总观全市,2015年—2017年,武汉实施以革命老区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提档升级工程,主要解决了老区人民水量不足等问题。2018年—2020年,全市又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了包括供水厂新改扩建、管网改造延伸等一系列工程,促进了我市农村饮水向安全型、稳定型转变。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饮水安全。

以黄陂区长岭街道为例,黄陂区水务和湖泊局二级调研员王小国说,该街道靠近木兰山,共有7万户人。许多村民住在山区,在过去,这些村民是靠高引流、打深井取水生活。

但是这种取水方式往往得不到保障,一到天气干旱时就会出现断流现象,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到了下雨季节,水会变得十分浑浊,严重影响村民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随着黄陂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开展,完成了包括供水厂新改扩建、管网改造延伸等一系列工程,让长岭街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自来水。”王小国说。他说,具体来说就是延伸长岭街南部的供水管网,覆盖到全部农户。同时将五湖水厂、前川水厂的日供水能力分别提高到20万吨和15万吨。

农村饮水安全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指标,直接关系脱贫质量和群众生活幸福指数。黄陂区长岭街道自来水普及率从曾经的90%到如今的100%,一个个供水的“神经末梢”被接连打通。

至今,清澈干净的自来水顺畅地流入了每一家每一户,惠及全街道7万人。用上干净自来水以后,村民做饭、洗衣服再也不用担心用水的问题了。

家属可通过APP实时察看生活情况

百岁老人养老院里开心过生日

武汉开发区颐德养老院里,大家一起为周忠老人庆祝百岁生日。通讯员周艺琳 摄

护工闫孝桂拉开窗帘,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百岁老人周忠的脸上,老人白皙的脸庞笑起来好慈祥。

“奶奶,生日快乐啊,今天我们要给您过100岁生日,我给您化个淡妆,穿的也要美美的啊。”闫孝桂笑着说道。闫孝桂服侍周忠起床、洗漱、喂食早餐,全套流程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俩人有说有笑,房间里充满温情。

闫孝桂将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从房间推送到举办生日庆祝会活动室的路上,周忠说:“我这百岁生日过得太兴师动众了吧?”前来看望她的医生文磊和护士岳雪凤被周奶奶严肃认真的模样给逗乐了。

在位于武汉开发区三角湖路上的颐德养老院里,居住着平均年龄85岁的老人,其中有多位百岁老人。12月3日周忠成为新的百岁寿星,院里特别为老人举办盛大的生日会。这里每个月都集中给老人办生日会,蛋糕、鲜花、寿面、歌舞节目操办得一丝不苟。

目前,武汉市60岁以上老人有194万人,占总人口的21.4%,百岁老人有近370名。我市积极探索大城养老“武汉方案”,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武汉民政促进机构养老提质增效,解决养老服务刚性需求。15家市区公办养老机构实施托底保障,通过建设运营补贴等政策资金扶持,撬动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数及床位数持续增长,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8%和71%。持续开展养老机构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探索完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运营机制。

“小病不出院,急重病绿色通道转诊到协和西院。”文磊介绍,该院具备医院资质,是典型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医护人员对老人的护理参照医院住院标准执行,护工负责生活照料,由医护人员履行监督职责,并单设专职监督员配严格奖惩制度。

颐德养老院的公共区域都安装有摄像头,墙上公示个性化作息时间表及每日餐单,早6时30分到晚7时30分,老人们聚集在一起做游戏、读书看报、聊天,家属能通过APP实时看到老人的生活情况。天气好的时候,上午老人们会被带领到院子里晒太阳、玩游戏。春夏时节,院子里营造出游园会的氛围,老人们在小院里一起观青赏景,其乐融融。

目前,我市275家养老机构共开办各类养老设施2311处,养老总床位数93057张,为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2300余家,养老护理人员近1.5万人,“政府保基本、社会增供给、市场办特色”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初步形成。我市先后承担了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人工智能社会养老实验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并形成一批可复制的武汉成果。全市加快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社会参与,让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家境困难中学生:

我有资助金学习路上不孤单

小瑞是白玉山中学一名初三学生。2018年入学之初,班主任即了解到,小瑞的父亲患有糖尿病、下肢瘫痪等疾病,家中生活靠母亲做一些零工支撑,家境十分困难。

得知这些情况,班主任马上反馈到学校,随后,学校将小瑞家庭情况按流程申报,为小瑞争取到了家庭经济困难义务教育学生资助金。

2019年,小瑞的父亲不幸去世,小瑞经历了失去至亲的痛苦,成绩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学校老师们常常与小瑞聊天,疏导她的情绪。语文老师还在放学后针对小瑞的薄弱科目语文进行专项辅导,赠送她书籍,陪她看书。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小瑞成绩不断进步,性格也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小瑞感叹:“我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关怀,还有教育政策对我的资助。这些美好,让我觉得学习路上并不孤单,我相信如果父亲看到了,他也会很欣慰的。”

近年来,武汉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将教育扶贫落到实处,让小瑞这样的孩子安心学习、安心生活。“十三五”期间,武汉累计投入16.28亿元,412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现全部脱薄;全面提升了43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和104所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建成70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加强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提高了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

武汉全面构建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注重对农村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家庭子女的就学保障,落实资助资金共计10.75亿元,累计惠及困难学生86.81万人次,完善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全市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全部清零销号。全市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8.23%。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

创业就业有政策支持,还提供技能培训

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在汉成家立业

12月2日,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湖北·武汉)对接大会在武汉洪山体育馆火热开幕。记者胡冬冬 摄

“毕业时就认定在武汉落户就业,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王琦入职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一家国企,现在已是部门主管。他说,“越来越多和我一样的毕业生选择在这里成家立业。”

“十三五”期间,数以百万计的“王琦”们选择武汉,与武汉共同成长。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8月底,“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就业目标全部超额完成。其中,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5.21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05.79%;扶持创业14.64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46.4%;创业带动就业52.54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31.35%;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95%,控制在3.8%的目标值以内。

2017年,学工业设计的朱德康从北京一家公司辞职,回到武汉创立良匠设计(武汉)有限公司,担任企业设计总监。“武汉的创业政策具有吸引力。”这几年,良匠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好,几天前刚刚在2020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上亮相,关注度颇高。

“我们的团队成员基本都来自武汉各高校,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说明了这座城市对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朱德康说。

“十三五”期间,武汉出台系列政策,为就业创业加码。2018年,出台新一轮就业政策,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有效改善了就业结构,推进了更高质量就业。

市人社局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武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5万人以上,就业人口从2016年的550.37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623.13万人,年均增长3.4%,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在今年疫情背景下,作为“六稳”“六保”之首的就业工作,成为最大的民生关切。通过出台一系列“降、免、缓、返”政策包,有效帮助企业减负、稳定就业岗位。据统计,截至11月底,降费率政策共惠及全市参保单位14.41万户,减负77.25亿元。

大学毕业生是武汉最重要的就业群体之一,相关部门统计预计,明年全市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加大高校毕业生留汉住房保障、就业成长等支持力度,深化政策配套创新。加快筹集更多“高薪优岗”,畅通“六个一批”渠道,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和城乡社区基层就业。

“下一步还将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和民办培训机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精准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员工等群体,积极开展岗前、创业、新技师等技能培训。”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潘璐 李英波 杨帆 胡琼之 徐锦博 李冀 王怡人 吴曈 刘嘉 郭丽霞 刘晨玮 通讯员刘志耀 何旭兵 戴良军 林建武 杨晓培 孙亚云 周艺琳 陈学兵 实习生王楚瑶 统筹:兰家兴)

【编辑:戴容】

(作者:兰家兴 潘璐 李英波 杨帆 胡琼之 徐锦博 李冀 王怡人 吴曈 刘嘉 郭丽霞 刘晨玮)

  • 关键词浏览:
  • “走出”无声世界 他们带来最美的声音
  • 莫扎特的旋律在流淌——近日在五缘音乐厅举行的一场管乐团音乐会,表面上看,就是常见的音乐会,其实不然。...

  • 古都夜未央 洛阳正青春
  • 夏夜的洛邑古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罗衣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 福建宁德多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升 旅游业绩创新高
  • 第三季度,宁德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41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1亿元,分别同比增幅33.6%和46.2%,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未来三年 泉州更新重置37条供水管道 总长约127公里
  • 1日傍晚,泉州中心市区宝洲街和刺桐路交界处供水主管破裂,造成周边路段积水、堵车及多区域停水。...

  • 疑因搭讪起冲突,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
  • 6月10日,网友发布网帖称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疑因男子酒后搭讪女子,后多人对女子进行殴打。机场路派出所回应,有出警。...

  • 福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 近年来,福州大力推动一系列社区改造更新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去年,军门社区成为福州市首批1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社区之一。...

  • 《济南市绿化条例》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为更好提升泉城生态环境,推动济南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绿化条例》。...

  • “人才”来济南能领几张卡?看新政背后人才密码
  • 两天前,在济南一家企业就职刚满一年的小宁领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这张由济南市发出的“泉城安居卡”将为来济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 济南市市中区开展“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
  • 11月30日,济南市市中区“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在济南市东河小学举行。在学生作品展示区,郑煊可同学分享了学校“走泉城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并介绍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

  • 共谋大发展 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 10月下旬,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分别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先后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贯彻落实上下游协同治污原则;...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