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 山东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中国车谷开启新征程

中国车谷开启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21-01-27 18:54:18 来源: 作者:

构建“3+N”现代产业体系

“实力车谷”锚定万亿产业集群

武汉经开区12月17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透露,11月,该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9.4%。这已是该区单月规上工业产值连续8个月正增长,工业经济从7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武汉经开区紧盯全年正增长的目标,决战四季度,全力以赴打好今年“收官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武汉经开区把打造“实力车谷”作为第一战略举措。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紧紧围绕现代化大武汉建设排头兵的使命担当,武汉经开区将构建“3+N”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集群,着力发展以智能家居、绿色建筑、通用航空、生命健康四大特色支撑产业,奋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实力车谷”。

做强汽车优势产业,打造五千亿规模汽车产业集群

2020年收官在即,东风本田捷报频传。在刚刚过去的11月,东风本田实现销售9.55万辆,同比增长17.4%,连续五个月销量创历史新高。12月17日,东风本田今年生产的第80万辆新车驶向市场,今年累计销量提前两周超越去年全年,不仅稳住了“底盘”,也跑赢了中国汽车市场大势。

12月18日,岚图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岚图FREE在深圳全球首发,明年三季度交付。岚图汽车,武汉首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来源于东风。从2021年起,岚图汽车每年将向市场投放不少于一款新车,涵盖轿车、SUV、MPV等各个细分市场。

总投资近百亿的东风云峰项目,是东风公司全新一代的绿色环保智慧工厂,规划设计年产30万辆整车的产能,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年税收超过60亿元。目前,东风云峰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成,进入单机或联线调试阶段,正抓紧完成收尾工作,预计将于明年2月初竣工,并进行车型调试生产。

明年底,吉利高端汽车项目完工投产,可实现15万辆高端新能源车的产能。到2025年,将建成5000亿规模汽车产业集群,集聚新能源整车企业5家以上,全面建成5G车联网示范区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

创新驱动,“中国车谷”发力下一代汽车

12月9日,武汉经开区龙灵山公园,19台自动驾驶出租车、观光车、穿梭巴士、售货车、环卫车穿行于绿水青山之间。龙灵山从昔日废弃矿坑,变成今日的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主题景区。

“如此多的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场景集中在一个区域,目前全国独此一家。”武汉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总经理朱建阳说,“继全球首次发放自动驾驶商用牌照之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又创造了一个‘全国之最’。”

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加快建设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积极推进检验检测、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培育产业生态,全力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的转型升级。

这位负责人介绍,武汉经开区联合16家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校承担重大课题,成立“自动驾驶城市示范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激光雷达等关键零部件、自动驾驶系统等软件平台全产业链的导入等,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武汉经开区培育下一代汽车产业核心项目,开展智能芯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并产业化,积极培育壮大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华为智能网联创新中心、吉利亿咖通、华砺智行车联网等下一代汽车核心产业项目,全国最大自动驾驶运营示范区呼之欲出。

发力新能源、新材料,再造两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

武汉经开区坚持产业强区,聚焦下一代汽车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再造两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增添强劲“新引擎”。

氢能被称作“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武汉抢先布局,将氢能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端产业。武汉经开区聚集数十家掌握核心技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军企业,正在崛起千亿氢能产业集群。

当前,武汉经开区已布局有东风公司、国家电投、康明斯、武汉理工氢电、众宇动力、雄韬氢能等数十家汽车及氢燃料电池领域领军企业,产品涵盖从质子交换膜、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到氢能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助力中国车谷打造“氢能之都”。

“这些企业大多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区负责人介绍,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动力系统平台及整车开发》项目,集合15家企业、高校和机构开展技术攻关,把氢燃料动力系统装上了乘用车。在关键技术开发上,东风公司成功攻克燃料电堆无辅助热源快速冷启动技术难题,同时加快IGBT和电芯资源掌控,解决核心资源卡脖子问题。

10月19日,由武汉市2020年第四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在武汉经开区举行,来自中科院13家科研院所、150余项目最新成果发布,30个中科院与武汉企业合作项目签约。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是武汉经开区引进的重要科创型企业,在落户武汉经开区短短一年内,已在玄武岩纤维、黑磷等二维材料、智能微胶囊等新材料、新技术上实现突破。

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该区将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围绕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其他前沿新材料,建设半导体及光电显示关键材料创新产业基地、武汉中科先进院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集成电路芯片抛光工艺材料的产业化、高容量储氢材料研发等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开展系统攻关,形成一批关键性解决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再造一个千亿产业集群”。

大胆闯 率先试 勇创新

“动力车谷”加速打造产业创新示范区

徜徉在中国车谷,身旁驶过一辆辆无人小巴、无人清扫车、无人快递车,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时下,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正在加速扩容,二期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上千名建设者加班加点,将新增第二批78公里5G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年内,基于5G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将突破100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届时,“动力车谷”将拥有104种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成为应用场景最丰富的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测试及运营示范区,将率先闯出自动驾驶商业运营之路。

作为大国重器“铸造者”,武汉经开区勇担国家级开发区使命,成立29年来,大胆闯、率先试、勇创新,坚持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核心地位,培育数字化、智能化新动能,打造“动力车谷”。

大胆闯

加速推进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

12月10日,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正式启用。这不仅是继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中心成立之后,又一家在武汉经开区成立的国字号保护中心,也标志着武汉经开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出艰实一步,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初创企业集聚。

可以说,快速维权中心的启用,是武汉经开区近年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缩影。2018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中版权登记大厅在华中智谷成立;2019年,武汉经开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20年,启迪协信科创园成功获批湖北省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基地,首家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揭牌成立……

浓厚的创新氛围吸引企业纷纷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紧攻关,打破国外垄断。过去国内抛光所用关键材料——CMP抛光垫,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过6年艰苦研发,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芯片CMP抛光垫产研基地,培育核心产业的国产供应链;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明年将推出国内首款7纳米高性能智能座舱车规级处理器芯片,2022年将推出首款自动驾驶芯片,助力武汉打造世界级汽车半导体产业生态链。

截至10月31日,武汉经开区发明专利申请量2504件,同比增长82.37%。其中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2314件,同比增长95.6%,增速均位居全市首位。其中,武汉经开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0件,远高于全国平均12.5件、全市平均41件水平,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与此同时,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一大批国字号创新发展平台纷纷齐聚“动力车谷”,武汉经开区正加快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并不断推进提速。

率先试

出台力度空前政策促进科技创新

在今年下半年举行的武汉经开区长三角城市群专场招商活动上,一条政策信息让与会企业家倍感振奋,《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拟从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示范应用、产业生态构建等6大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行扶持,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可奖励2亿元,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且符合要求的企业,可奖励2000万元。

“通过规制创新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发展环境,必将加速推进产业集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随着该政策的实施,加上此前出台的产业、创新、人才“3+N”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将对武汉经开区建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推动传统汽车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一系列“含金量高”政策的先行先试,一大批“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等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正在“动力车谷”强势崛起。在日前举行的2020湖北高质量发展资本大会上,“奔跑吧,瞪羚”重点科创项目路演是重头戏之一,旨在发掘一批真正有技术、有实力的“独角兽”,并给予资本和政策支持,全国12家科创企业同台竞技。最终,来自武汉经开区的华砺智行、图达通在路演中脱颖而出,分获冠亚军。

“从2017年落户车谷,三年来这里已经集聚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和企业,我们一定能定义和制造出未来的智能汽车。”华砺智行CEO邱志军满怀信心地说。

勇创新

借助“最强大脑”引领创新团队集聚

在刚刚落幕的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工作站及13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在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正式宣布成立,为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的建设引入高端智力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加速产业集聚,建立从实验室到示范应用和商业运营的快速通道,为加快打造国之重器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疫后重振以来,武汉经开区汇聚“最强大脑”,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多位院士专家建立了定期联络机制,重点聚焦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领域展开合作。

继与李培根院士团队对接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项目落地,与樊明武院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建立“武汉电子辐照装置及应用技术研究院”之后,11月6日,武汉经开区又与熊有伦院士团队就“武汉汽车智能研究院”进行了充分探讨,全力支持专家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

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武汉科教优势,按照“四个面向”要求,深入实施院士引领高端产业发展等行动计划,借力顶尖人才引领创新团队集聚,积极构建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优秀大学生、技术人才等人才梯队建设,大力加强源头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动力车谷”,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打造良好法治环境

“活力车谷”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年,中国车谷,29岁。正值壮年的中国车谷,作为武汉工业经济的“主引擎”和标志性战略区域,这里有足够的产业集群、功能密度和宜居环境,诠释着开放、多元、创新等包容性特征,孕育着区域活力的创新基因。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中国车谷立足优势、基础和潜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产业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迎着“十四五”新征程的号角再出发。

注入活力

创新提升拼赶超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随着决战第四季度拉开帷幕,中国车谷以“开工就是决战 现场就是战场”的气势,正式启动7个“数智网端”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51亿元。

招商引资工作是一个区域高质量开放的先行军。虽然受2020年年初疫情影响,中国车谷危中抢机,在第二季度全面深入推进复工复产,第三季度巩固优势再求突破,加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业创新示范区。4、5、6月三个月三次“云签约”“云招商”,成功吸引东风公司系列项目、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等十余个重大项目签约入驻。7月联动粤港澳大湾区签约13个项目,与卓尔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长江中游单体最大的现代化特色港城。

中国车谷只争朝夕的干劲,不是阶段冲刺,而是形成了一种新常态。近三年来,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52个,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9个,央企投资项目33个。活力就是合力,中国车谷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让市场主体更澎湃发展。

鸟瞰中国车谷,擘画新时代的气势呼之欲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国家级”项目密集于此。一批新型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平台也已成形,英伟达孵化中心、启迪协信科创园、中科深圳先进院、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等创新性企业纷纷入驻,多元产业支撑体系崭露头角。

释放活力

港城一体化建设 枢纽经济拓展发展空间

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建设,汉南港区成功申报国家一类水运口岸,中国车谷永立潮头,通江达海的华彩篇章徐徐开幕。

目前,港区“汉—申线”集装箱班轮成功首航,这意味着本地生产的出口货物,不必先绕一道公路的弯儿,直接就近出关直航。再把眼界和格局打开,可以看到的是,汉南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上:溯江而上,可与重庆港联动;通过汉新欧大通道,可与欧洲市场形成对接;顺江而下,可与上海港等协同,直达亚洲、美洲市场。

水路通则商机现。预计到明年,汉南港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进一步扩大开放后,还将融聚有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到周边发展,有力推动港产城一体化,使中国车谷变身对外开放新的前沿高地。

同样引领中国车谷未来想象力的,还有刚于2019年11月通过验收的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

结合区位优势和航空资源,这里正在重磅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以菜鸟等龙头电商企业为支柱,大力发展跨境贸易,拓展数字经济外延,成为集跨境进口仓储、分销、配送等于一体的进口全生态关键节点。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跨境电商产业园首战就刷新了武汉市跨境电商在日单量、大促单量的新纪录,占全市跨境单量的九成以上。中国车谷的上班族,在电商平台上下单购买进口商品,最快可以当天发货,而在过去,这需要15天。据介绍,预计明年中期建设投产的新智能化仓库,将带动跨境单量再翻一番。

保护活力

“企呼我应” 构建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

中国车谷追求进步的车轮飞速旋转,作为“超级大脑”的数字政府建设,在赋能区域现代化治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企业兴则车谷兴。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中国车谷把加快营造最优营商环境,着力打造良好法治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推行企业开办“210”标准,实行一窗办理、同步预审,实现2个环节、一天办结、零费用。无论大而强的企业,还是小而密的企业,都有量身定制的专项直通车服务,贯穿企业发展全周期。

2002年在武汉经开区成立的武汉地产,今年与4家市属国企重组整合武汉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要将注册资本从10亿元变更为100亿元,经由“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对接,不到一个小时即完成系列变更;胡先生是武汉经开区一家商行的个体户,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计划将个体户营业执照升级为公司营业执照,多个相关部门联手简化审批流程,启动“个转企直通车”,胡先生只带一张身份证,当天下午就领到企业营业执照。

当好“店小二”,激发市场活力,中国车谷身先试行,敢为人先:首创全市单笔退税18分钟完成审核、2小时退税到账,出口退税平均办结时间提速至2.43个工作日;设立全市首个“政策兑现窗口”,实现一站式办理;全市率先实行工作日延时服务和不动产登记周末照常服务,做到政务服务不打烊。截至目前,中国车谷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率69.91%、就近办率90.99%、一次办率100%。

除了在政务服务工作上能放能简能快能优,中国车谷强素质练内功,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文章。基于基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车谷全面加强与院士团队的联系合作,高校专家到企业做“科技副总”,一批顶尖智力资源的注入,引领高端产业阔步发展。截至目前,中国车谷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2家,“四上”高新技术年增加值659.6亿元,占GDP比重达40.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1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增速均实现十三五以来最快增速。

山清水秀 宜居宜业

“魅力车谷”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冬日的暖阳下,武汉经开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微风吹拂下的三角湖波光粼粼,湖畔绿道上市民或徒步健身,或驻足赏景;在汤湖图书馆里,前来看书学习的职工沉醉于静谧的书香中;在龙灵山生态公园,无人驾驶清洁车、售卖车、观光车自由穿行在林荫道下……

这里是“中国车谷”,一个山清水秀,宜居宜业,魅力四射的好地方。武汉经开区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均衡发展”的思路,实施“两轴两核”战略,建设“科创总部集聚区”、“现代金融集聚区”,打造“沌口中心城、纱帽新城”,建设高品质现代城市核心区。

12月20日,中共汉南区委召开第八届十次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发展目标——围绕建设“三个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努力打造实力车谷、动力车谷、活力车谷、魅力车谷。

未来,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将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在城市功能品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四个方面,建设一流区域发展环境,努力打造“魅力车谷”。

沌口纱帽快速路、爱莎国际学校、重离子医院……

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座城市的魅力,最终取决于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均衡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工作的需求。

现代交通是一座城市流动的“血脉”。2019年,武汉经开区城建投资达261亿元,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占大头,轨道交通16号线、军纱大道、马影河大道、纱帽大道及综合枢纽工程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今年以来,又陆续启动左岸大道、沌口-纱帽快速化道路、云巴等一系列重点交通工程项目。在不远的将来,武汉经开区将实现“15分钟生活圈”“ 10分钟活动圈”和“12分钟文体圈”,“中国车谷”将成为武汉西南宜居副城。

高品质的教育是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之一。10月21日,总投资10.6亿元的武汉爱莎国际学校项目正式落户武汉经开区。这是继长江国际学校、三牛中美中学、武汉经开外校之后,武汉经开区再添一所国际学校。该校以“一园双校”的形式,建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双课程国际学校两所学校,并采用爱莎创新的“英语IB国际文凭课程+英式教育+中文及中国文化+各国母语”的课程模式,打造亚洲顶级的国际学校,专门为2-18岁的学生提供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全流程国际教育。

今年10月30日,武汉经开区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的意见》,为教育未来发展作出纲领性谋划。未来五年内,武汉经开区将新增中小学学位1.9万个,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丰富国际教育资源,打造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区域教育特色,引进百名左右名师名校长(园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干部教师队伍。

华中地区首家全科国际门诊、引进全球最大的居家养老机构护明德,武汉亚心总医院落户……打造优质医疗资源,武汉经开区不遗余力。近两年来,武汉经开区还启动建设了协和西院二期、武汉儿童医院西院、中科武大重离子医疗中心等一大批项目,大批优质医疗资源迅速向“中国车谷”集聚。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万里长江在流经武汉经开区境内,留下了72公里的长江岸线,占武汉市长江沿线的一半;通顺河和马影河穿城而过;大小军山鼎足而立,硃山、龙灵山、凤凰山、设法山等17座山体绵延起伏;三角湖、南太子湖、后官湖、万家湖、硃山湖、官莲湖等26个湖泊星罗棋布……

位于武汉西南的武汉经开区,山清水秀,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在国家长江大保护背景下,武汉开发区深入贯彻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生态控制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并投入数百亿生态建设资金,修复山体,治理水环境,以生态文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

武汉经开区军山街33平方公里区域内,硃山龙灵山环绕,湖泊河流点缀其间,形成武汉最大的天然“绿肺”。上世纪90年代起,硃山四周进驻10多家采石场炸山采石,过度开采破坏硃山植被,山体断裂,水土流失严重。采石开矿形成数十个矿坑,成为印刻在珠山上的“伤疤”。从2007年起,武汉经开区先后投入2亿多元,停采闭坑,修复山体,并在原来废弃矿坑上投入巨资修建了龙灵山生态公园。每年春暖花开之时,公园内鸟语花香,游客络绎不绝,书写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毗邻“绿肺”的智慧生态城园区,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线——在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三分之二是生态绿地,严格控制开发,仅剩三分之一土地可供开发,优先发展“数智网端”新兴战略产业和高端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长江沿岸“产城融合创新样板区”和“国际化智慧城市示范区”。

武汉经开区湖泊、河流众多,淡水资源丰富。为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珍贵的水资源,2017年底,武汉经开区启动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简称“四水共治”)为目标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138亿元,4年内建设,动态运营治理。全区26个湖泊和河流纳入“四水共治”,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态种植,水体修复……目前,经过近3年的持续治理,全区已全面实现消除劣五类水体目标,万家湖、三角湖等湖泊水质提升,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水鸟也飞回来了。(邓志鹏 张智 周恋芹 吕作璐 孙亚云)

【编辑:陈辰】

  • 关键词浏览:
  • “走出”无声世界 他们带来最美的声音
  • 莫扎特的旋律在流淌——近日在五缘音乐厅举行的一场管乐团音乐会,表面上看,就是常见的音乐会,其实不然。...

  • 古都夜未央 洛阳正青春
  • 夏夜的洛邑古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罗衣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 福建宁德多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升 旅游业绩创新高
  • 第三季度,宁德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41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1亿元,分别同比增幅33.6%和46.2%,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未来三年 泉州更新重置37条供水管道 总长约127公里
  • 1日傍晚,泉州中心市区宝洲街和刺桐路交界处供水主管破裂,造成周边路段积水、堵车及多区域停水。...

  • 疑因搭讪起冲突,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
  • 6月10日,网友发布网帖称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疑因男子酒后搭讪女子,后多人对女子进行殴打。机场路派出所回应,有出警。...

  • 福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 近年来,福州大力推动一系列社区改造更新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去年,军门社区成为福州市首批1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社区之一。...

  • 《济南市绿化条例》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为更好提升泉城生态环境,推动济南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绿化条例》。...

  • “人才”来济南能领几张卡?看新政背后人才密码
  • 两天前,在济南一家企业就职刚满一年的小宁领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这张由济南市发出的“泉城安居卡”将为来济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 济南市市中区开展“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
  • 11月30日,济南市市中区“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在济南市东河小学举行。在学生作品展示区,郑煊可同学分享了学校“走泉城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并介绍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

  • 共谋大发展 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 10月下旬,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分别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先后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贯彻落实上下游协同治污原则;...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