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 山东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发布时间: 2020-10-19 20:04:41 来源: 未知 作者: 佚名
春日水落,遍地黄花现,夏日水涨,汪洋一片,遍地黄花遭渍涝。这是《黄陂通史》对于黄花涝名字由来的记载。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吉晴 摄影记者邹斌 通讯员邱舒 胡莉萍

春日水落,遍地黄花现,夏日水涨,汪洋一片,遍地黄花遭渍涝。这是《黄陂通史》对于黄花涝名字由来的记载。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穿过繁华的盘龙城商业区,驱车8公里左右就来到了一座名为“黄花涝”的村落,入口处门牌横书“古镇欢迎您”,这座千年村落以低调的方式向来客道出自身的与众不同。

黄花涝的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这座古村落在历史的年轮中几经沉浮,“隐匿”于闹市,却在新农村建设中焕发勃勃生机。

水路优势形成“小汉口”

“我从儿时就听家里的老人们说过,我们的祖先是从江西迁移到这里定居的。”今年62岁的王小明是土生土长的黄花涝人,作为该村的前任村支书,他对于这座古村落的历史如数家珍。1800年前,黄花涝原是黄陂古邑石阳县城所在地,时过境迁,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石阳县城在战火中消失了,此后的黄花涝,一直是个孤岛。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明代洪武二年,从江西迁来的王氏家族在此落地生根,从此有了人烟。“黄花涝的特殊地形造就了与众不同的景观,这也是这座村落名字的由来。”王小明介绍到,原来黄花涝依河傍水,村西的上万亩河滩湿地,每至暮春,一望无际的黄花,可到了涨水时节,黄花全部涝于汪洋之中,黄花涝的景观也就成为村名。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地理特殊性赋予了这座古村落流传数百年的名称,也为它鼎盛一时的繁华盛景带来了机遇。“黄花涝地处汉、孝、陂之交,襄阳、随州、天门等地货运通过黄花涝抵达武汉,作为水陆的交通枢纽,这里曾经是热闹无比的码头小镇,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说起想象中的黄花涝古貌,王小明这样形容道,“老人们常常告诉我,他们的父辈曾形容码头上的船舶每日排队足足有10公里的长度,船舶需要进入到渡口卸货常常需要等候一个月的时间”,这里商贾云集,物流集散,是远近闻名的“小汉口”。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沿着贯通古镇的石板路前行,路尽头就是古镇渡口,曾经的繁华盛景不再,但是码头沿岸的石堆长滩仍然看得出历史的痕迹,“你看,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船舶,渡口处我们仍然设置了‘古镇渡口’的码头标志,告诉来客这里曾有一段辉煌的往事。”王小明说道。

退渔还湖再现生态美

来到黄花涝的客人都知道这里的鱼十分鲜美,黄花涝人吃鱼由来已久。“虾鲊”是黄花涝特产,据说制作技艺是明洪武二年从江西筷子街随传人过籍传至黄陂。“虾鲊”有两种制作方法:腌和蒸。嗅起来醇香,吃起来酥美。2008年,“虾鲊”被列入黄陂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花涝的鱼好吃,我们这里也曾是渔业养殖重地。”王小明介绍到,新中国成立后,黄花涝开始凭借着三面环水的地理优势发展渔业养殖,“那时候我们家家户户都有船只从事捕鱼。”1964年,黄花涝开始形成河、湖分界,府河与马家湖、墨家湖等正式分割,到了70年代,随着西湖大堤的建起,黄花涝开启了渔业养殖的序幕,“那时候我们采取的是内养外捞的模式,堤内开始养殖渔业,堤外开始捕捞,高峰时期整个黄花涝有万亩鱼塘。”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今年69岁的王美华曾经就是一名渔民,“那时候黄花涝的鱼是大名鼎鼎,不少人慕名而来。”王美华介绍到,但是到了90年代,黄花涝的渔民逐渐开始退渔还湖,养殖鱼塘陆续拆除。“毕竟自然环境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日子也照样过得不错。”现在的王美华是黄花涝村最后一名摆渡人,他负责开着渡船运送从黄花涝前往东西湖柏泉的村民,“这是村里的老传统了,可不能丢下,只要渡船在一天,黄花涝的渡船历史就不会被遗忘。”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现在的黄花涝地形呈现“舌头”状,三面环水,周边被府澴河与任凯湖和麦家湖所围绕,湖水清澈。黄花涝对岸的万亩大草原其占地面积五千多公顷,村里的老人介绍到,这片大草原上会出现东方白鹳、白头鹤和遗鸥,每年三月,这里就成了远近闻名踏青休闲的绝美天堂。

依靠文化底蕴寻找新出路

历史更迭,曾经的“小汉口”成为了一座“沉静”的村落,曾经的辉煌成为了老人们值得炫耀的过往,但是凡被冠以“千年之名”的地方,必有千年历史沉淀而出的气质。黄花涝这里的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明末清初居家村屋等遗迹都保存完好。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王三清作为黄花涝的文化名人,对于村内的遗迹了然于心,“黄花涝拥有的古建筑是其他村落十分少见的。整个古镇中遗留着五幢明末清初时期的古宅,在一幢幢老宅中,有一个名为梅园的老建筑,很有故事,这幢老宅建于明末清初,主人姓梅,是远近闻名的戏曲家,门口雕栏缀有红绿图案,因年代久远无法分辨,但隐约可见当年雕工的精美,现在仍然有人居住。”王三清心里清楚,这些古老建筑对于黄花涝来说是无价之宝,“我曾经担任过黄花涝的村支书,那时候就开始保护古建筑,不少村民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纷纷拆了古建筑建起新居,村里干部就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现在村里的古居还有5家,都有百年历史。”

鼎盛时夜有万盏明灯,运输要道成就“小汉口”,千年黄花涝凭“古”焕新生

除了古村屋,黄花涝中200米的古石坡也向来客彰显着这座村落的悠久历史,“这条古石坡见证了黄花涝最繁华的商业时期,原本有十条巷子对接,每条巷子的两侧都开设店铺,每天车水马龙,随着历史的变迁,十条巷子只剩下一条了。”王三清介绍到。

如何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焕发新生,成为了现在胡家移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驻黄花涝村的负责人,他希望能够通过黄花涝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我们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这座历史小镇可以朝着生态文化游的方向发展。”目前,村里正在规划整合村内的文化资源和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村内的古建筑我们都采取保护的措施,并对每一处建筑挖掘文化故事。”胡家移表示,他们曾经设想对古石坡和古码头周边的建筑进行改造,建起明末清初风格的门楼,重现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一旦改造的设想成功,我们这里有可观的古建筑,可听的古老传说还有赏不尽的风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黄花涝走出旅游经济新路子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浏览:
  • “走出”无声世界 他们带来最美的声音
  • 莫扎特的旋律在流淌——近日在五缘音乐厅举行的一场管乐团音乐会,表面上看,就是常见的音乐会,其实不然。...

  • 古都夜未央 洛阳正青春
  • 夏夜的洛邑古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罗衣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 福建宁德多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升 旅游业绩创新高
  • 第三季度,宁德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41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1亿元,分别同比增幅33.6%和46.2%,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未来三年 泉州更新重置37条供水管道 总长约127公里
  • 1日傍晚,泉州中心市区宝洲街和刺桐路交界处供水主管破裂,造成周边路段积水、堵车及多区域停水。...

  • 疑因搭讪起冲突,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
  • 6月10日,网友发布网帖称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疑因男子酒后搭讪女子,后多人对女子进行殴打。机场路派出所回应,有出警。...

  • 福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 近年来,福州大力推动一系列社区改造更新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去年,军门社区成为福州市首批1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社区之一。...

  • 《济南市绿化条例》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为更好提升泉城生态环境,推动济南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绿化条例》。...

  • “人才”来济南能领几张卡?看新政背后人才密码
  • 两天前,在济南一家企业就职刚满一年的小宁领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这张由济南市发出的“泉城安居卡”将为来济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 济南市市中区开展“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
  • 11月30日,济南市市中区“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在济南市东河小学举行。在学生作品展示区,郑煊可同学分享了学校“走泉城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并介绍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

  • 共谋大发展 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 10月下旬,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分别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先后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贯彻落实上下游协同治污原则;...

    特别推荐